查看原文
其他

引导孩子深度学习其实没那么难

2017-06-19 张旎 父母训

╙  父母训  ╖

格物 · 解读儿童博物馆

致知 · 理解游戏的价值

善思 · 重构父母的思维

笃行 · 践行高质量陪伴


╙成就孩子 超越自己 从关注父母训开始╖

深度学习和学校里应付考试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应付考试的学习目的是通过考试,而深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这个特点在应试教育中其实是不被鼓励的,你其实会发现每个孩子天生都是有深度学习能力和意愿的,这种能力和意愿只是在后来的教育中被成人的敷衍抹杀了,于是太多的孩子被迫在周围教育环境的造就下放弃了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深度学习。


引导孩子深度学习的第一个秘笈:将兴趣变成跨领域深度学习。


俄罗斯教育家维果斯基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表现出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能力。而这个游戏其实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当孩子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时候,能够产生的热情和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利用这个能量是很多研究学者所做的功课。 大家都熟知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杜威曾说过成人只有带着同理心,持续观察儿童的兴趣,才能进入儿童的世界,看看他们能做什么,哪些材料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和发展。另一位著名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兴趣是非常强大的学习动机。他认为“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有意思的学习材料、探索的机会和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体验同时,他认为想要激发儿童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认识到这些知识值得学,也就是说,让他们知道,这些知识不仅能用在当前场景中,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儿童博物馆非常关注的课题就是学习内驱力的建立,很久以前听说过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是说,如果有一只老虎在追一个人,这个人为了生存会不断奔跑,如果有一群蝴蝶在这个人前飞舞,为了追这群美丽的蝴蝶,这个人也会奔跑,但这个奔跑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美好的体验。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去当一只老虎很容易,因为你不用管孩子心里想什么,也不用考虑他的发展状态,你只要不停地鞭策、督促和施加压力,孩子为了生存一定会跑。


但作为父母或老师想找到吸引孩子的美丽蝴蝶就没那么容易了,你需要挖空心思地去想,孩子在哪里会遇到那一群吸引他的蝴蝶?孩子会被哪种蝴蝶吸引?他追了一会儿花蝴蝶突然又跑去追红蝴蝶了是怎么回事?他突然不想追任何蝴蝶了是为什么?他追了半天发现自己根本追不上那只他最想要的蝴蝶时,你该怎么办?要想搞明白这些问题是需要下功夫的,而且非常不容易。所以作为老师或家长,通常都会觉得,光有兴趣不能支撑长久学习呀,长期持续地学习光靠蝴蝶不行,必须得有老虎追着才行。


在上一场讲座中我讲过一个关于孩子喜欢篮球的例子,讲了从篮球可以引申出来的各种深度学习内容,所谓的跨领域学习,难的其实不是怎么跨,而是你是不是能够想到学习的相通性。


半年前,我家里的两个男孩子开始疯狂迷恋篮球,NBA的每场比赛场场不落, 每周要求参加4次篮球训练外加一场篮球赛,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打篮球,每天早上起床见到我问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去NBA打球?”“我什么时候能比勒布朗詹姆斯打得好?”


我从网上搜索了关于NBA选择篮球运动员的流程和条件发给孩子,买了关于NBA篮球明星的各种中英文书籍,爸爸也给购置了篮球训练和比赛需要的各种小配件,比如比分牌、裁判哨等等。这些工作其实就是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来配置教育资源,你会发现学习就会自然发生。


弟弟阅读有一定障碍,读书非常慢,自从买了篮球相关的书之后,每天没事就抱着篮球书在看,这些书的难度完全超越他的阅读水平而且又是非常厚的英文书,他完全没有心理障碍,读得津津有味,有时我会问一句,你能看懂吗?他说能,然后跟我滔滔不绝地讲一段。刚好学校英文课要写一篇说明文,他就写了关于篮球的文章,过程中,自己上网查资料非常认真。写出来的效果也完全超越我的想象。从篮球跨越到阅读、写作就这么简单。



从篮球这一个兴趣可以跨越到很多其他的领域,但并不是说必须把这些领域都拓展到,而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了解孩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去探索各种可能性。

  • 家长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配置教育资源,这个教育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带孩子去看各种相关的东西,比如博物馆展览、比赛、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等等。

  • 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引导学习,这个引导是能够花时间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探讨他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问题,了解他热衷什么,根据孩子热衷的点提出挑战,同时也调整教育资源配置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领路人,而路是要靠他自己去走。如果我们完全没有能力或不想领路,孩子需要自己拼搏出一条路;如果我们硬让孩子按照我们自己规划的路线走,也是一种方式;另外一种,就是让孩子在自己的路上去探索,我们一直守护左右,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引导孩子深度学习的第二个秘笈:如何由孩子的提问来引入深度学习。


每天孩子都会问很多问题,你对他的问题的回应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式。小朋友的问题对于大人来说有时是“无聊”,有时是“无法回答”,有时是“浪费时间”,总之,大人对待孩子的问题通常都会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很多人会觉得,这都要问,太烦了。有时候又是因为自己有自己的时间表,所以没有心情听孩子喋喋不休地问。其实,很可惜的,因为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是可以引入深度学习的契机,这些契机就在生活点点滴滴的过程中。


我举一个从孩子提问引入深度学习的案例,希望这个案例能够打开你的思路,从此听到孩子的提问之后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深度学习的契机。


有一次,家里最小的孩子问我:“妈妈,你知道这个房子是怎么盖出来的吗?”我的回答是:“妈妈没有盖过房子,还真的不知道,你觉得应该是怎么盖起来的呢?需要用什么材料呢?”她用手敲了敲墙说:“应该有砖!”我又问:“那砖和砖怎么能固定在一起呢?”她说“用胶水!”我说:“胶水粘纸估计没问题,粘砖恐怕不结实。我知道一种东西叫水泥,黏糊糊的,干了之后硬硬的,应该可以用来把砖粘在一起。”妹妹说:“可是我看不到砖和水泥呀!”我说:“嗯,这个墙的表面刷了漆,所以我们看不见,也有的房子砖和水泥是露在外面能看见。你觉得墙里面还有什么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吗?”孩子摇了摇头。我指了一下家里的吸顶灯,问她:“我按墙上的这个开关,那个灯为什么会亮呢?”孩子很快反应过来说:“我知道了,有电线在墙里面。”我又问:“再想想,墙里还可能有什么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孩子想了好一会儿,我提示说,可以去看看卫生间里的水,你觉得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孩子顺着水龙头、水池下水处看,随后打开了柜子的门看到了下水管道,再趴到柜子底下看,发现下水管道看不见了,她问我:“妈妈,水去哪了?”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让她看看卫生间里哪里还有下水的地方,她找到了马桶,淋浴,墩布池,我又让她看卫生间地面的地漏,问她知不知道有什么用,她不明白是干什么用的,我问她,如果清洗卫生间地面的时候用了很多水,那这些水可以从哪流走呢?孩子立刻就明白了。接下来,我给了她一张白纸和一只笔,我说,你可不可以把我们家所有的下水口都找到,然后画在这张纸上,看看家里有多少下水口?她开心地拿着纸和笔走了,像个小侦探一样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里转来转去,时不时趴下来写写画画。在她忙乎的时候,我刚好有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了,她忙了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拿着一张画得满满的纸回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她把每个房间单独画了一个框,在每一个框里用她的方式标注了房间的名称,同时用不同的标记画出了地漏、马桶下水、洗手池下水等不同的下水口。这还不是惊喜的全部,我发现她居然把每个屋下水口的数量都标了出来,还在最下面写出了所有房间下水口的总数。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意识到从孩子的一个问题“房子是怎么盖出来的”,我们已经走了多远,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孩子关心的是水都去哪了,我在她画的各个房间下面画了一个很粗的水管,然后把她画的其中一个下水和这个水管连在了一起,我说,在这个房子的地底下有一个很粗的水管,会把家里的废水都送走,我刚说完,她就拿起笔把她画的所有下水口都和这个水管连接在了一起。


孩子的学习拓展能力是非常强的,妹妹她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废水通过这个粗粗的水管又去哪里了呢?随后我们又一起去研究污水处理、净化等等问题,对于我来说这些领域我也都是只知皮毛,理论上,只要你有时间,这个学习是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当然如果你对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敷衍了事,都可以随时终止深度学习。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当孩子问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都有两个选择,一是敷衍了事,二是从这个提问开始将孩子的学习拓展到无限多的领域和学科。


引导孩子深度学习的第三个秘笈:如何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学习。


用一个平日最常见的水杯来举例子。假设孩子对水杯感兴趣,那么从这个水杯出发,根据孩子的偏好,有很多可以去聊的话题,比如:水杯的材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质?这个水杯设计的独特性,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水杯怎么生产出来的?水杯是谁买的?从哪里买的?多少钱?为什么是这个价钱?这个水杯用了多久了?有没有关于这个水杯的故事?如果你有两个不同的水杯,可以一起去研究两个水杯的设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如果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水杯,他想设计成什么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如果你有机会带孩子去博物馆看古时候人用的杯子,从这里开始,又可以去研究不同时期杯子制作的材料、形状、颜色、功能,现代杯子的种类,对比古代杯子和现代杯子不同的生产过程?为什么杯子会有这样的演变?这个古代的杯子背后有没有一些故事?这个杯子的主人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杯子?从一个杯子开始,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非常多的话题。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物品背后都蕴含着很丰富的学习意义,你需要的只是能够清空自己的认知,和孩子一样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探究,去思考你不知道的问题和想知道的问题。任何一个物品都可以是跨领域学习的起点,这个学习可以拓展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等等各个领域。将各个学科割裂之后来抽象学习,孩子很难理解真正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而当学习是从现实世界中来的时候,所有的学习都有了深刻的意义。



走在路边看到的树叶、花朵、果实、草地、树木,地上爬的毛毛虫、蚂蚁等等,自然界的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进行深度理解和学习的,科学领域的突破以及仿生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都是在对自然界细致入微地观察、探究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家里的日常用品、家用电器,每一样东西都是学习的宝藏,为什么这么设计,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人类生活越来越便捷也是因为人们对于使用物品的细致入微地观察,发现了问题和需求,再去解决问题,才得以实现。


推动人类和社会进步的人,用的都是一套思维方式,他们一直都在挑战人类思维的局限,一直企图在现有系统中发现问题以及找到改良和解决的方案。这也就是超越肤浅应试学习的深度学习的能力。孩子对真实世界的物品或者工作有着天然的兴趣,而基于这些物品或这些工作都能够展开深度学习,这种学习能够让孩子与这个世界建立真实的连接




2017 未来人才父母必修课


最近抽空对下半年的讲座做了一个规划,这样可以把全世界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整理好打包给你,让你的儿童教育理念可以和世界同步。




【声明】文章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 父母训 是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先行者为父母搭建的学习平台,帮助您深度了解高质量游戏学习价值,学会设计游戏引导支持孩子成长,获取全球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重构自我思维框架重置孩子起跑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